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藥物衛教] 類固醇真的跟傳說一樣可怕? 我該不該用呢?


許多人聽到"類固醇"都會聞風色變,因為這個藥威名跟臭名一樣遠播,醫生對它常常是又愛又恨,部分診所醫師甚至為求治療速效而在未跟病人事先討論下擅自開立處方。常常在診所看到病患帶來正在服用的藥單,詢問之下才知道病人本身雖不願意但連自己都不知道處方裡面有類固醇。本文旨在簡單說明類固醇的善與惡使用時機什麼人該避免。




0. 類固醇的背景


類固醇是身體自然會分泌的賀爾蒙,原料是身體內的膽固醇,在身體形成類固醇的過程中,不同加工下會產生雄激素 (睪固酮),雌激素(女性荷爾蒙),及調節體內鹽分和糖分的腎上腺皮質素。由於雄激素可以刺激肌肉生長,1930-1960年代廣泛被運動員拿來增強運動能力。這種風潮一直到1980年代才被提出討論並在運動圈禁止使用。另一方面,由於類固醇極佳的抗發炎反應,早年被稱為黑藥丸或美國仙丹,是老一輩醫生相當愛用的萬能神藥。


1. 類固醇怎麼發揮作用?

類固醇的藥理作用來自 =抗發炎反應=
發炎是由身體一系列複雜的訊息傳遞
由最上游的細胞膜磷脂質開始,到下游產生的PGE2/PGI2/TXA2...等等發炎物質



類固醇能夠從相當上游開始抑制發炎反應的產生,因此有很好的抗發炎及止痛的作用,適當使用類固醇,能非常有效控制發炎反應,許多與發炎相關的疾病也因此能快速緩解。快又有效,這正是早期類固醇被利用甚至於濫用的原因。

類固醇優點可簡單歸納為: 降低發炎反應/消腫/止



2.類固醇的缺點?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類固醇諸多副作用,然而多數人都不會長期使用類固醇,以下分為長期或短期使用來說明

短期(三周以內)使用: 
由於類固醇是人體承受壓力之下會自然分泌的賀爾蒙,因此最直接產生的副作用就是升高血壓高血糖。又由於類固醇會減少胃黏膜分泌,因此容易有胃悶胃痛甚至胃潰瘍

長期(數個月或更久)使用:
身體外型上因脂肪的堆積會有著名的圓臉寬肩(月亮臉/水牛肩),食慾上升,造成肥胖,皮膚變薄光滑可見微血管,易水腫,使用數個月則開始骨質疏鬆。另因發炎反應長期被抑制,身體的免疫功能也同時會降低,則易發生感染。身體的結締組織也會變得脆弱,甚至增加肌腱受傷或斷裂的機會。


3. 什麼人非常需要類固醇?

既然類固醇會降低身體免疫功能,最能派上用場的時機自然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自己免疫疾病是一種自己身體免疫功能過強以致於錯把身體當敵人來攻打的疾病。比較著名的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等。其他因為免疫反應太過激烈產生的疾病,如氣喘、蕁麻疹等。劇烈發炎反應下的急性疼痛,包含痛風急性發作或肌肉拉傷,類固醇也算是一個安全性甚高的止痛選擇。


4. 什麼人要盡量避免使用類固醇?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因為病情會受到類固醇影響而產生波動,使用時必須更謹慎控管血壓血糖。曾有胃潰瘍病史患者使用時也建議加上適當胃藥。由於免疫功能會受到類固醇抑制,以下數種感染性疾病患者必須避免使用類固醇: 泡疹病毒,B型肝炎,廣泛性黴菌感染,肺結核病患者。






5. 所有類固醇副作用都一樣強?

目前診所常用類固醇使用途徑大致有
1. 口服  2. 注射  3. 噴劑或吸入劑   4. 眼藥水  5. 外用藥膏藥水
隨著類固醇進入體內方式不同,自然吸收率也不同。只有在類固醇隨著口服和注射進入體內循環時,才會產生較多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局部使用的類固醇通常副作用較少。使用外用藥膏時,吸收進入體循環的比例<1%,不要塗抹過厚,適量使用下不需要過度擔心類固醇副作用

噴劑及吸入劑屬特殊劑型,通常用在氣喘或慢性阻塞肺病的患者,使用後則要注意口腔清潔,避免產生局部真菌感染。




以上就是簡單的類固醇使用介紹。有用藥方面問題可以直接在我們的FB留言,或是私訊粉絲團讓我們有空的時候給您回應。


=====

林醫師在佑家診所看診的時候,了解民眾對類固醇概念有時候有點模糊,要使用類固醇前一定會詳加說明使用目的,若只是為了加速恢復而非對病情有絕對必要,也會在解說討論完,讓病患自己做決定。

趕時間搶快讓病情在第一時間讓病患感覺恢復甚多,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給藥治療的原則一向都是先求不傷身體再講求療效,在佑家診所看診,絕對不會在毫不知情下吃到類固醇,事後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我們的臉書粉絲團
佑家診所 林哲光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Yo2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